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比较研究

《作物学报》 李必湖[1];吴厚雄[1];徐孟亮[1];梁满中[1];张振华[2];陈良碧[1]
摘要:
培矮64S、810S、株1S、陆18S、729S、139S、康201S、179S、香125S等是一类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的高温敏型核不育水稻,它们的临界不育温度为23~24℃左右;go543S是一类高温条件下可育、低温条件下不育的低温敏感核不育水稻,其临界不育温度为29.5℃。分别在自然长日(光长14.2~13.7h)、高温(日均气温290~34.1℃)条件下和短日(光长13.0~12.4h)、较低气温(日均气温23.9~28.1℃)条件下对处于育性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1~6d的冷水(21.5℃/20.5℃)处理,研究不同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株1S和陆18S经6d低温处理表现为稳定不育,对低温反应钝感,杂交制种最为安全:729S、139S、康201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5d处理表现为不育,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4d处理开始转为可育,对低温反应较钝感;培矮64S和810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4d处理,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2d处理开始转为可育,对低温反应较敏感;179S、香125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3d处理,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2d处理就会出现可染花粉和自交结实,对低温反应敏感,杂交制种风险大;短暂低温和高温都会引起go543S的育性发生变化,因此必须选择温度稳定的特殊生态条件下才能进行自交繁殖和杂交制种。另外,各个材料中不同单株之间育性对低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温敏核不育水稻 , 育性 , 持续低温 , 持续时间 , 敏感性差异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