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川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是中国特有物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其冬季夜栖地选择的了解,有助于理解物种的生存策略,为物种保护提供参考。利用徒步跟踪和无线电遥测的方法,我们于2006年9月到2007年4月在四川省雅江县帕姆岭进行了野外研究。采用卡方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二元逻辑斯缔回归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四川雉鹑利用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和大果红杉(Larix potaninii var.macrocarpa)两种树夜栖,卡方检验分析发现四川雉鹑对这两树种没有明显的选择偏好(χ^2=0.745,df=1,P=0.388);(2)夜栖树的胸径为(25.8±1.3)cm,夜栖枝条离地高度为(6.3±0.3)m,直径为(3.3±0.1)cm;(3)与对照样地相比,夜栖地生境一般靠近林缘,乔木的平均胸径大、林下盖度小、倒木数量多,夜栖树胸径大、最近乔木胸径大和最近乔木距离远;(4)逻辑斯缔回归分析表明:夜栖树第一枝距地面高为冬季四川雉鹑夜栖地选择的关键因子;倒木数量、平均乔木胸径、最近林缘距离为次关键因子,该模型对夜栖地的预测正确率为80.9%。冬季四川雉鹑选择夜栖地是安全、能量和地点转移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物种对环境会有不同的适应策略。